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歷代文選及習作上
Readings in Chinese Prose with Writing Practice (1)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中國文學系  
授課教師
陳志信 
課號
CHIN2005 
課程識別碼
101 26001 
班次
02 
學分
2.0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13:20~15:10) 
上課地點
普301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號雙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中文系二年級必修課程。我們將接續先秦兩漢文(即中文系一年級本系國文所授),陸續講解魏晉唐宋明清諸朝代的辭賦和文章。
案自兩漢以來、歷經魏晉南朝隋唐,於各級政府擔任掾屬職位的文人集團形成後,「文」便同「詩」般坐穩首要文體的位置。且正因文家掌秘書職司緣故,「文」的品種遂環繞官場諸多情狀展開:從鋪敘朝章典儀的頌讚、箴戒當權者毋荒淫懈怠的諷諫,到發揮勸慰勵志、瀉懣或解嘲功能的騷賦,還有流通諸公、私領域,左右諸人倫關係的形色文章;又隨著重學問、崇典籍、尚雅麗工整,還有追求得體、妥當等秘書文化的成熟,對辭語、章句、典故、對仗、用韻等的要求遂一確立,培訓、揀擇舉子乃至文壇品評的標準盡在其中。凡此種種,我們將在第一學期透過諸篇選文,解說這些浸染掾屬文化色彩的辭賦和文章該怎麼讀、怎麼理解,又當如何鑒賞。
在第二個學期,我們將討論唐宋古文運動,還有綿延宋元明清諸朝的文章學。透過揭示前者的核心主張,若「學文養氣」:亦即藉諷詠聖賢遺文好涵濡性情、擴充胸次氣象以待吐辭垂訓的論述,還有剖析後者大力發展的、重點在開發文脈錯綜接合學問的詞章評述,我們非但能進入從前那自開蒙起即勤練文章,終生仕途亦唯憑斯藝的時代,並將了解即便諸文派更相迭代,諸文家卻多有理學或心學背景,且每每透過纂輯文集、評述詞章以及傳習、結社諸活動擴大影響力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擺脫白話文運動的偏見,重新學會品味、評論諸文章自民族精神到卓越技藝的多面價值,亦即能就中唐以降新儒學運動的神髓,較公允地評述古文文化的相關成就。 

課程目標
一、學習解讀並鑒賞掾屬文化的辭賦。
二、學習解讀並鑒賞古文運動後的文章。 
課程要求
務必出席單元測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請同學利用課間或電郵商量。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隨課堂進度補充。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評論作業1 
30% 
 
2. 
評論作業2 
30% 
 
3. 
習作 
40%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以錄影輔助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考試形式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0230905  課程簡介:
本週課堂講授內容分兩部分。首部分說明本課程的基本資訊,包括成績評量方式及考核內容、針對學生困難而提供的調整方式、以老師講授為主的課堂進行方式、課程所授內容與範圍等。此課程為全年課程,本學期所授內容將以中唐古文運動為斷限,主要教授古文運動以前之辭、賦、駢文。
次部分概述課程的大綱、內容和目標。本課程希望引導同學進入辭賦誕生的文化脈絡之中,以此角度閱讀課程選文,從而理解時人的美學觀點。因此在課程前段,老師將會先集中講述這些文學作品誕生所依存的文化土壤,在幫助同學奠定足夠文化背景知識後,再引領同學閱讀作品。中國古典文學之發展與掾屬文人、文化密切相關,掾屬文人的期望和失望遂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母題。於中國古典文學而言,政治性始終為其首要關懷,故不應以純文學的立場理解之。第一學期的課程主題,由此可歸納為「掾屬階級的文學」。
 
第2週
20230912  本週課堂講授內容分兩節。首節概述說明講義一的主要授課內容。講義一可分為五個小單元:(一)圍繞〈五鳳樓賦〉及相關文章,探討「都城賦」寫作與政教的關係;(二)圍繞〈珠還合浦賦〉及相關文章,討論聖君賢臣共成美政的文人理想;(三)圍繞〈投壺賦〉及相關文章,了解宮庭生活與政教寓意;(四)從〈蘭亭集序〉到〈梅花歌卅二首並序〉,閱讀六朝文章的美學追求;(五)以〈梅聖俞詩集序〉、〈梅聖俞墓誌銘〉作尾聲,洞察「歌詠聖化」在中國文學的一以貫之。
次節正式進入小單元一。老師帶領同學先後閱讀王充和班固〈兩都賦序〉,雖然王、班分別為地方文人和中央文人,際遇各異,但兩篇文章同樣反映了以潤飾鴻業為文章之用的歌頌意識,由此足見「褒君父」、「宣上德」的自我期許乃是漢代文人,或曰掾屬階級的共識。較之〈兩都賦序〉,《論衡・須頌》更流露出下層文人苦無機會升堂窺室的無奈與哀傷。 
第3週
20230919  本週開始〈五鳳樓賦〉的單元。第一節課,老師首先與同學閱讀《周禮・天官・太宰》的選段,了解「建國——布政教」的政治傳統,再與同學瀏覽不同網上資料,認識五鳳樓的外形、歷史,從而理解五鳳樓何以可作為都城的象徵。第二節課,老師先帶領同學閱選《朱子語類・論文上》的一段引文,了解梁周翰〈五鳳樓賦〉的背景,以及其被選入宋代編選的《文鑒》,而成為宋代都城賦的典範之作。然後,從《文心雕龍・才略》的記載中,可以得知古人以「捃摭經史,華實布濩」的美學技巧為書寫此類作品的標準。最後,藉「造五鳳樓手」一語的意義,可知此語並非可以泛用於不同文類的概念,而是專指「應制應教諸作」。故〈五鳳樓賦〉的性質,不言而喻。 
第4週
20230926  本週由老師帶領同學閱讀梁周翰〈五鳳樓賦〉的第一段至第五段(從「伊京師之權輿」一段到「乃詔共工」一段)。
第一、二段分別鋪寫汴京興起的遠因和近因,乃是從不同角度來書寫汴京的歷史,故實屬同一部分。第三段鋪寫宋太祖應天命而奠基王業。以上三段包含大量史實資訊,本來需要用不少篇幅來敘寫,而梁周翰則利用經典的各種事典、語典來類比這些史實,從而將之加以壓縮、概念化。
第四段鋪寫興建五鳳樓的原因,第五段鋪寫工程過程和城樓的外型,也屬於同一部分。由於這部分是全篇賦的重點所在,故梁周翰在此花費極多篇幅,並大量用上經典和前人作品的典故,以展現五鳳樓的氣派與輝煌。 
第5週
20231003  第一節課承接上週,繼續閱讀〈五鳳樓賦〉剩餘部分。在賦的最後部分,梁周翰鋪寫了「太祖教誨警誡,群臣頌讚聖德」的場景為全賦收結。藉閱讀〈五鳳樓賦〉,同學當可理解「都城賦」的寫作原則、技巧和次序:(一)確立主題;(二)收集相關史實和典籍資料;(三)規劃安排全文結構;(四)適當採取套式、概括、細緻鋪寫等不同策略作鋪寫;(五)剪貼事典、語典,安排聲韻。
第二節課,老師與同學一起閱讀《後漢書・循吏傳》和網上資料,為同學建立起閱讀〈珠還合浦賦〉所需的背景知識。藉閱讀〈循吏傳〉中對孟嘗的記載,同學會了解到「賢良地方官招來祥瑞」是中國政治文化和史學的重要信念,而這個信念也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其中一個主題。另外,老師也與同學閱讀〈珠還合浦賦〉作者令狐楚在新、舊《唐書》中的記載,以了解其人其事。 
第7週
20231017  本週完成〈珠還合浦賦〉的單元,並開始進入〈投壺賦〉的單元。
〈珠還合浦賦〉是一篇應試文章,以「不貪為寶,神物自還」為韻。在這篇文章中,令狐楚藉典故的編織和高超的對仗技巧,向考官表現出自己對經典的熟悉和將經典加以轉化運用的能力。通過這種修辭術的運用,文人得以表明自己屬於精英階層和圈子,將自己和圈子以外的人區分開來。
接著,老師先與同學一起閱讀《漢書》的〈枚皋傳〉和〈王褒傳〉,讓同學了解歌頌宮庭遊樂並為之作賦的傳統。其後再與同學閱讀相關記載,認識〈技壺賦〉作者邯鄲淳的事跡和〈技壺賦〉的由來。由於〈投壺賦〉有利於魏文帝曹丕樹立天子威儀,鞏固權力地位,故「文帝以為工,賜帛千匹」,深受曹丕嘉許。

 
第8週
20231024  本週完成〈投壺賦〉的單元,並開始〈梅花歌卅二首並序〉的單元。
第一節課,老師首先帶領同學閱讀〈投壺賦〉。全文可分為四部分,首先敘述舉行投壺禮的機緣,次之鋪敘器物和人員職司,次之鋪寫投壺者的儀容和投壺規則的政教寓意,最後以投壺的理想境界為全文作結。全文藉對投壺禮的鋪寫,強調君臣之間自有其秩序和界線,臣下不可妄圖僭越。
第二節課,正式進入〈梅花歌卅二首並序〉的單元。節令聚會往往是文人累積人脈、建立關係的社交場合。通過閱讀王羲之〈蘭亭集序〉和兩首蘭亭詩,可以發現此類序文並非出於純文學立場而寫作,而是有著實際功能:規範宴集的作詩主題、要求與會者展現相應的文學素養。 
第10週
20231107  第一節課,老師向同學概述兩份講義的內容。兩份講義著重講述自《楚辭》發展而來的辭賦傳統,當掾屬文人失意之時,往往會遵從、挪用《楚辭》的資源以紓怨,或隱逸明志。講義二將以〈登樓賦〉和〈歸去來辭〉來表述此兩主題,並以蘇軾兩篇〈赤壁賦〉作補充。講義三則主要講述潘岳〈秋興賦〉、〈閒居賦〉,以作進一步延伸。
第二節課開始王粲〈登樓賦〉的小單元。本節課主要從《文心雕龍・辨騷》看屈原/《楚辭》如何奠定文人失意的紓怨傳統,並予以後世文人一個可供學習、模仿的寫作典範。另外,從《漢書・楚元王傳》,可知美刺傳統不曾斷絕,一直為漢人讀《詩》、《騷》的著意所在。 
第11週
20231114  本週繼續王粲〈登樓賦〉的小單元。老師與同學一同閱讀〈登樓賦〉,分析王粲如何承襲屈、宋以來的辭賦傳統,在作品中呈現和完成「述離居」、「敘情怨」、「論山水」、「言節候」四大元素。
〈登樓賦〉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敘說登樓所見,王粲先以「美」的禮讚手法敘寫荊州風物,再在末句回筆一寫「雖信美而非吾土兮」。第二部分敘說欲還鄉而不得的情思,並以前賢事蹟聊以自慰。第三部分則敘說虛度歲月,功業無成的憂思。
王粲不但在賦中大量運用前人辭賦和變風、變雅的語典,更沿襲了《楚辭》式的譬喻、象徵技巧。因此,《文選》五臣注對〈登樓賦〉的注釋手法,一如王逸注《楚辭》般,重於點出作品中各項物象、事象的譬喻、象徵意義。〈登樓賦〉與《楚辭》的緊密聯繫於此可見一斑。
因此,〈登樓賦〉非如五四以來的文學史敘事所言,是繼漢代大賦以後「憑空」而來的「抒情小賦」,而實是不曾斷絕的辭賦傳統中,承上啓下的重要一員。 
第12週
20231121  本週接續上週,講述〈登樓賦〉剩餘部分。在最後一段,王粲通過編織前人辭賦和變風變雅的典故,敘說事功無成、虛度歲月的焦慮和憂思。全文隨著下樓返舍及失眠的描寫告終,王粲的憂思非但沒有消解,反而更甚。這是自屈、宋發展下來的騷賦傳統的典型寫法。
接下來進入〈歸去來辭〉的小單元。歷來對〈歸去來辭〉的詮釋可分為兩類,一類視作品乃隱逸明志,另一類視作者的退隱是為了抒發易代之悲憤。從晉宋間的文化傳統和語境來看,當以前者為宜。〈歸去來辭〉屬於當時流行的隱逸宣言文類,此類作品藉頌揚園、田宣示隱逸之志,從而反轉「與君共成美政」的價值追求,故在文學表現上同樣顛倒了「述離居則愴怏」的既定寫法。〈歸去來辭〉所代表的一類文章,雖寫法和情感表現異於〈登樓賦〉所繼承的一系寫法,但前者與後者仍同屬廣義的辭賦傳統,或可視為同一主題的不同變體。 
第13週
20231128  本週的教學內容為潘岳〈秋興賦〉。
〈秋興賦〉的序文交代了作此賦的緣起:見他人宦途順利志得氣揚,自己卻久宦未得升遷,意興闌珊,遂有歸隱之願。在中國文學傳統中,此種情緒往往借助秋景展現,潘岳即以「秋興」為題寫作,正如李善注曰:「感秋而興此賦,故因名之。」
是以,正文第一段首先就鋪寫潘岳因四時代序和秋意蕭索而感古人所感的各種悲、愁。潘岳在內文直接引用宋玉〈九辯〉之言,而非化為己語,直接表明〈秋興賦〉是接續自〈九辯〉發展而來的悲秋傳統。
第二段鋪寫節候之變和由此生起的年華逝去之感,並在最後部分援引老莊典故以表明哲保身之意。因此,第三段就順理成章轉入表明退隱之意和想像田園之樂的敘述,設想自己將在田園度過餘生,不亦樂乎。
回顧全文,其敘述脈絡正是從紓怨過渡至隱逸之志,可見潘岳如何在一篇短短的賦中,純熟地處理及結合「紓怨」、「表隱逸之志」兩大主題。 
第14週
20231205  本週課堂,老師首先與同學一同閱讀潘岳〈閒居賦〉,好作為習作〈擬張季鷹首丘賦〉的模擬範本。〈閒居賦〉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敘寫潘岳的仕宦生涯和對仕途的思考,第二部分鋪寫閒居和田園之樂;而每全篇賦文亦不乏表述隱逸志向的語典與事典,且還充斥著攸關洛陽一帶地景、活動與物產的形色元素。其後,老師詳細交代了期末習作的規定和要求,並引領同學上網,教導如何搜尋類書及地方志中素材的方式(就〈擬張季鷹首丘賦〉而言,《藝文類聚》、《初學記》與《吳郡志》就很好用);最終老師向同學講解具體的寫作流程:

(一)段落規劃與各段旨趣設定(若有規劃書寫張瀚故鄉吳郡一帶特色的段落,需上網查閱蘇州地方志)。

(二)每個段落依旨趣蒐集些許語典(關於秋天物色、不遇愁怨、孝道及隱逸志向諸方面)。

(三)重要段落依該段旨趣蒐集精彩的事典。

(四)在重要段落中造一兩組駢句,並嘗試押韻。 
第15週
20231212  本週課堂,老師先與同學一起閱讀錢起的應試之作〈省試湘靈鼓瑟〉。從這首省試詩的題目和內容,可見《楚辭》及從〈遠遊〉諸篇發展而來的遊仙傳統是唐代科舉的考核內容,屬當時士子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後,老師和同學一起閱讀蘇軾的兩篇〈赤壁賦〉。就〈前赤壁賦〉,蘇軾在前半部分大量運用變風變雅和《楚辭》的事典、語典,並運用了賦家「主客答問」、「抑客伸主」的手法,後半部分則以己語發莊子情思。至於〈後赤壁賦〉,蘇軾同樣是大量運用了《楚辭》和各種隱逸之士的事典、語典,又在末段寫「夢一道士」以呼應前賦「羽化而登仙」的伏筆,展現出其對遊仙傳統的純熟運用。
從兩賦可見,本單元強調的「紓怨或表述隱逸之志的辭賦傳統」始終不曾斷絕,而是為歷代文士以各式各樣的寫作手法一再重複書寫。老師最後還與同學觀看〈文徵明倣趙伯驌後赤壁圖〉,這幅畫正正展現了此一傳統如何在歷代文人和藝術家的手筆間不斷互文衍生,最終成為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中無可取代的重要母題。